04
攜手博物館與內容產業,挖掘臺灣文史故事

為系統性的挖掘具臺灣元素之多元類型題材,支持潛力IP開發轉譯,2021年文策院首度擧辦「博物館IP開發媒合會」,邀請與文策院簽訂合作備忘錄(MOU)的6間博物館,以及多家內容業者進行交流,期待能有效創造博物館與內容製作業者的合作機會,將精華館藏所承載的臺灣文化內涵,透過創意轉譯成為具市場性的文化內容產品。

2021年,講述臺灣歷史故事的劇集《斯卡羅》、《茶金》等相繼開播,受到觀眾的喜愛與肯定。然而,根據文策院《2020年臺灣文化內容產業調查報吿II:電視、電影、動畫、廣播產業》,2015年至2019年臺灣收視類型前三名分別是浪漫愛情(43.90%)、家庭(31.71%)和歷史傳記(7.32%),相較之下,歷史題材雖排前三,但作品數量明顯較少。臺灣長期以來缺乏各種時代故事的歷史劇,而這與文史題材不容易開發有關。

內容業者想要製作一部文史類作品,經常面臨多重困難,其中最關鍵是資金與專業知識。製作精良的歷史劇,需要動用巨額資金去重構場景、製作動畫等,盡可能還原時代風貌;另一方面,時代風貌由哪些細節組合而成,需仰賴專業歷史知識,因此開拍前便須進行詳細的歷史文獻梳理及田野調查。

長期以來,內容製作公司不易掌握取得正確的歷史資料及相關研究資源的方式,間接加深了文史題材的開發門檻。有鑑於此,文策院推出「博物館IP開發媒合會」,試圖解決內容業者田調困難的開發阻力,同時展示博物館的豐富故事能量和活化典藏內容之意願,希望提升內容業者將文史題材融入新作品的開發比例。

提升珍藏文物之改編潛力 文策院與博物館偕同轉譯文史文本

2021年,文策院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家人權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等簽署合作備忘錄,邀請各館提供有故事性的重要館藏,並由文策院和各館人員共同進行市場分析、梳理題材和轉譯文本,協助各館製作題材故事包與介紹影片,將各館推薦的文本,製作成業界熟悉的提案模式。

經過多次討論與評估,6家博物館合計推出25個潛力改編題材,包括由卑南遺址為素材基礎的奇幻文學,以巫師少女為主角的穿越時空小說,或是跟原住民部落建立跨國界情誼的日本學者、第一個登上奧運舞台的臺灣人、為理想犧牲的政治受難者;畫壇怪傑、近代繪畫大師席德進等故事。時間橫跨臺灣史前、日治時期至2011年,類型涵蓋冒險、浪漫愛情、運動、政治、懸疑等。


配套獎勵措施 強化內容產業與博物館方之合作意願

「博物館 IP 開發媒合會」是文策院「多元內容開發助攻」政策中的最新項目,同樣可以搭配「內容開發專案計畫―劇本開發支持」或「國際合作投資專案計畫」的資源挹注。業者若願意投入開發博物館所推薦的題材,則媒合成功的項目可以申請支持,包括電影長片/影集總製作費3%、紀錄片總製作費10%且最多新臺幣200萬元;動畫總製作費15%且最多新臺幣300萬元的劇本或前導片開發費用。不過,為確認開發品質,一間公司每次以申請一案為原則,順利結案後,始能申請第二案,申請期限為1年。

展望未來,文策院積極串聯具文史專業的博物館方和具生產文化商品能力的業者,從大方向著眼,希望能有效促成文史題材獲得進一步轉化,成為具市場性、廣泛傳播的商品,不僅能讓內容市場更加豐富多元,也讓屬於臺灣的故事發揮影響力,塑造國家品牌,提升國家文化辨識度,2022年也將持續與更多相關單位合作,提供更多豐富題材。從產業運作的角度著眼,除了展示館藏精華以外,各館方所擁有的豐沛研究能量亦是値得推薦,如前所指出,內容業者需要專業知識與田野方面的奧援,而如何促成內容業者與館方具體合作,排除文史題材開發過程之重重困難,則是文策院後續要推動的工作。

讓優秀故事走出博物館 優化整體創作環境

在2021年「博物館IP開發媒合會」中,國立臺灣文學館一共推薦5件潛力改編題材,包含作家如蔡培火、許丙丁、張深切等人之故事﹔當代書寫如李雙澤的小說《終戰的賠償》、巴代的小說《巫旅》。短短數月間,有3家內容公司對4件題材表達興趣,館方已經簽署2份授權合約,而《巫旅》目前已經進入劇本開發的階段。1

❶巴代的當代書寫《巫旅》已進入劇本開發階段。/臺文館推薦的潛力改編題材「許丙丁的斜槓人生」,呈現刑警許丙丁創作《小封神》的時代故事。(圖像©印刻文學、國立臺灣文學館)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表示,作為臺灣文學界唯一的官方博物館,館方所肩負的使命非比尋常,既要保存珍貴的臺灣文學史,也要協助正在進行中的創作,因此,館方十分重視這樣的合作機會,希望兩類改編對象均獲得影視合作機會,以更動人的方式向大眾述說故事。

蘇館長進一步解釋,有別於出版業者循「出版與影視媒合」管道推薦小說,國立臺灣文學館推薦作家巴代及其創作的用意,是希望背後所藴藏的卑南族文化、原住民題材獲得彰顯,館方所進行的口述歷史等相關研究成果,也能夠藉機會充分延伸出去。

透過文策院的博物館IP媒合,博物館方與內容業者攜手合作能夠將館藏品進行更多元的推廣,觀眾也可以看到底藴更加豐厚的影視作品。

―――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ᅠ蘇碩斌

至於博物館研究的能量能否與內容產業對接,蘇館長表示樂觀其成。國立臺灣文學館擁有十幾萬件館藏品和多種資料庫,如有必要,館方亦有能力發動更多的田野訪談,作為研究機構,館方進行這些工作可謂駕輕就熟,這部分則是個別編劇或影視公司較難克服的門檻。目前,館方正在密切觀察巴代《巫旅》的影視化過程,若影視公司有任何需求,館方能以適當的方式提供研究支援。

反過來,趁著作品改編的過程中,館方可以編列預算,增加資料採集或強化相關研究,甚至是建置新形態資料庫,未來不僅提供學者使用,還能對有改編需求的人員開放。

蘇館長希望,透過文策院的博物館IP媒合,博物館方與內容業者攜手合作能夠將館藏品進行更多元的推廣,觀眾也可以看到底藴更加豐厚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改編為影視,觀眾因為觀賞影視作品而回頭閱讀文學,博物館趁機建立資料庫,讓更多人利用資料庫進行創作,形成良性循環。許多過去在文史改編過程中所遭遇的窒礙,或許能夠因此解決,讓臺灣整體創作環境更為優質。

改編博物館精華館藏 產製更豐富的內容產品

首次「博物館IP開發媒合會」所推出的25件潛力改編題材,由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文學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國家人權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美術館等6間博物館精心推薦,是各館所珍藏的故事或依據文物進行發想的文本創作等。

原住民文化與島嶼歷史 適合開發類型作品

在原住民文化與傳說方面,有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推薦的《風暴之子》、《玦﹕孿生》,國立臺灣文學館推薦的《巫旅》,皆與卑南文化遺址有關,雲豹和玉玦、祖靈和巫術等內容充滿遠古神秘色彩,適合開發為奇幻、冒險、浪漫愛情電影、劇集、動漫遊戲等。

作為太平洋航線上的重要島嶼,臺灣曾經迎來各方人士的足跡,例如荷蘭人韋塞林(Maerten Wesselingh)、法國軍醫科邦(René Coppin)、英國傳敎士李庥(Hugh Ritchie)、日本人森丑之助(Mori Ushinosuke)、日本少年天皇裕仁( Hirohito)等人,他們先後來到臺灣冒險調查、尋找黃金或進行傳敎等,期間與本地的人事物產生多重的愛恨情仇,故事篇篇精彩,可製作成冒險、動作、戰爭、懸疑等類型作品。

在特殊的歷史情境底下,前輩們的努力與掙扎為臺灣留下珍貴事蹟與貢獻,例如《我的體育生活》講述第一位登上奧運舞台的臺灣人張星賢﹔《1933禁止放送》講述編劇家汪思明的荒謬講古秀﹔畫家席德進生吞自己的膽汁,與時間賽跑拚命作畫﹔畫家楊三郎遠赴法國學習繪畫的曲折奇幻﹔蔡培火在滿淸、日本和英國3個帝國縫隙之間發現拼音工具,將白話字推介給不識字的社會大眾﹔警察許丙丁在辦案之餘撰寫小說﹔文藝靑年張深切環島旅行,拜訪臺灣各地重要人事,最後主導成立「臺灣文藝聯盟」等。前輩們的故事不僅能激勵人心而且充滿著動人的細節,非常値得改編。

時代記憶軌跡 訴說常民集體故事

白色恐怖是臺灣一段無法遺忘的歷史,因名字而無辜受累的柯旗化、一心救人的共產黨員醫師葉盛吉、既坐牢同時也是監獄醫師的陳中統、從馬來西亞赴臺留學的陳欽生、為政治犯奔走的美籍女性艾琳達等,他們的遭遇代表著一個世代的記憶銘刻。

另外,國立臺灣博物館所珍藏的「臺灣民主國國旗藍地黃虎旗」,背後牽涉到1895年臺灣割讓給日本當下的各方人馬相互角力﹔遭受蔣氏政權軟禁的孫立人將軍及大象林旺的文物,藴藏著緬甸、中國、二戰等戰爭歷史﹔木乃伊柯象則關聯到日治時期「木乃伊受審」的荒誕事件。國立臺灣美術館推薦的漫畫《百年爛漫:漫畫與臺灣美術的相遇》,臺灣文學館推薦小說《終戰的賠償》也皆値得注意。2

❷存在於各博物館的文物和豐富史料,具備改編為內容題材的潛力。由左至右為現典藏於臺博館的「臺灣民主國國旗藍地黃虎旗」、臺史博的《1933禁止放送》、臺文館的《十項管見》。(圖像©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文學館)

以上的潛力改編題材都可在各博物館找到具體的文物和豐富史料,無論是IP的衍生能量或背景知識,均可以支持內容業者進行各式各樣的作品轉化改編。

經文策院的媒合,若業者對任何一項IP感興趣而同意投入開發,讓文物不再只是靜靜陳列的型態,讓充滿臺灣文史印記的故事能夠以更多元的型態面向社會大眾,那將是觀眾、博物館、內容產業,乃至整體臺灣社會最大的鼓舞。

│2021博物館推薦文本│

國立臺灣博物館

▪不歸的旅人―森丑之助

▪建國歪傳:畫虎不成反類犬之臺灣民主國誕生史

▪亞洲最後戰象/將:孫立人與林旺

▪臺灣木乃伊柯象的「死去活來」

▪少年裕仁:生物學家的南國冒險

國立臺灣文學館

▪巫旅

▪我手唱我口

▪許丙丁的斜摃人生

▪終戰的賠償

▪張深切的練習曲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風暴之子

▪玦:攣生

▪尋找東方金銀島―韋塞林的愛與死

國家人權博物館

▪葉盛吉的未竟之旅

▪我是醫生也是政治犯―陳中統

▪白色恐怖下的白色歌聲―陳欽生

▪美麗的探險――艾琳達的一生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第一位登上奧運舞台的臺灣人張星賢

▪禁止放送!荒謬講古秀

▪被流放的靑春,被噤聲的「白色家庭」

▪北圻回憶錄:法國軍醫與臺灣的百年前跨海相遇

▪誰的迦南

國立臺灣美術館

▪席德進―我的藝術與臺灣

▪百年爛漫:漫畫與臺灣美術的相遇

▪無價之畫:巴黎的追光少年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