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而完善的產業環境,是產業持續活躍發展的基本要素。為使臺灣文化內容產業邁向良好的發展生態,協助業者強化營運體質、建構有效獲利的商業模式,文策院透過「文化金融服務」為產業打造健康的資金環境。其中,「投資服務」導入國發基金與民間資金共同投資,促成更多民間資金挹注文化內容產業,捲動市場動能,形成推動產業發展茁壯的正向循環,促進產業的「多元」和「生態」。
文策院運用國發基金投資,在全球疫情的嚴峻打擊下,2020年國發基金與民間投入資金達新臺幣5億4,340萬元,2021年更創下文化部開辦文創事業及文化內容投資計畫10年以來的新高,通過投資審議的國發基金與民間共同投資案,達新臺幣10億629萬元,較2020年成長85%。
文化金融扮推手 促成產業「多元」和「生態」
在民間投資持續發酵的同時,為促成更多資金投入文化內容產業,2021年文策院更深入產業邏輯與投資痛點,因應文化內容產業的特殊性,優化投資策略,連接產業斷點,由產業內外視角檢視,同時策進「跨產業」和「產業內跨域」兩大投資方向,為產業點火。
「跨產業」及「產業內跨域」投資,是實現多元和生態的有力管道。由於科技進步帶來產業的經營變革與生態的重新融合,資通訊產業也積極尋求文化內容產業的投資機會,成為跨產業投資的重要力量;而文化內容產業內的投資,包括產業鏈裡頭的平台通路或技術服務業者,也積極超前部署,擴大產業生態圈內的版圖布局,掌握更長的產業價値鏈。
在投資主體上,文策院也積極鼓勵和引導金融創投及企業創投(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CVC)投資參與單一事業或成立內容基金(Content Fund)等多元方式,大力投資內容產製、經紀行銷、平台通路、技術服務等文化內容產業生態圈,藉此帶動產業快速成長及壯大的量能。同時,我們也鼓勵這些投資資金能結合產業內資深有成者,成立「財務+產業」的專業投資管理團隊,將豐富的業界經驗與知識來協助產業成長,建立從業人員的生涯階梯,讓產業的生態物種更加多元。
在優化投資機制方面,透過與文化部、國發基金溝通,兩度修正「文化部辦理文化內容投資計畫作業要點」,新增專案投資、預投審查機制,放寬投資條件限制,以及簡化投資審議流程等,以加速活絡文化內容產業的資金市場,健全文化內容產業生態系。除原本投資機制外,文策院同時也推出「文化新創加速推進計畫」、「內容開發專案計畫」、「國際合作投資專案計畫」等機制,期能有效打通文化內容產業在不同階段面臨的斷點,增加引進多元資金的可能性。
文化金融首重策略性投資,投資是工具,文策院透過國發基金與民間共同投資,目標是促進產業生態健全,產業上下游行業物種多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入產業,形成推動產業發展茁壯的正向循環。―――文策院副院長 盧俊偉
放寬投資限制 為產業注入更多資金活水
過往投資案因為有共投方屬於非文化內容業者(如科技業),無法對應原有「文化部辦理文化內容投資計畫作業要點」所規範的共投方資格,造成投資上的侷限。過去共投方必須為金融機構、創投或是經營文化內容相關業務的業者,如平台商、通路商、發行商、製作公司等;投資要點放寬後,非文化內容產業相關業者,如資通訊科技產業,皆可與國發基金共同投資。此外,為提高行政效率及使投資流程順暢,將投資金額分流,新臺幣2,000萬元以下的投資案,適用簡化投資審議流程,並放寬資格,法人以外的個人投資者也可參與。
為讓文化內容業者在尙未尋得共投方之前,可先申請投資審查,文策院於2021年協助推動修正「文化部辦理文化內容投資計畫作業要點」,提供預審機制,方便業者可先透過審議後的備查函文,尋求有意願的共投方,讓產業更有底氣爭取民間投資方的加入,提升文化內容業者募資流暢度,增加民間投資的進場意願,實踐政府帶頭支持文化內容產業的決心。
增設專案投資 給予潛力IP發酵時間和能量
文化內容產業除公司經營上需尋求資金投入外,個別專案在開發製作階段也需尋求資金,因此文策院協力文化部將原投資要點僅能投資公司或有限合夥的規範,新增開放專案投資;股權投資為推動文化內容產業化的重要手段,專案投資則是針對作品、專案做投資。專案投資的增設,能讓國發基金投資文化內容產業更符合產業樣態及特性,再加上運用文策院本預算投資多元內容開發產製引入更多民間資金,共同支持種子輪及天使輪的資金需求。
文策院藉由國發基金投資加速臺灣文化內容產業化,成立兩年多來,投資項目和領域,從影劇開發、數位內容、遊戲、綜藝、時尙、表演藝術到沉浸式場域經營等,涵蓋了不同類型的內容產業業者,以及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事業,不僅給予潛力IP孵育足夠的發酵時間和能量,也為文化內容產業的跨域合作開展出更深遠的視野。
文策院透過國發基金投資,以及「文化新創加速推進計畫」、「內容開發專案計畫」、「國際合作投資專案計畫」等機制,有效打通文化內容產業在不同階段面臨的斷點,增加引進多元資金的可能性。
文策院以IP多元化發展為主軸,透過異業結盟,投資領域涵蓋影劇開發、數位內容、表演藝術、沉浸式場域經營等不同類型的內容產業業者,給予潛力IP足夠的發酵時間和能量,為文化內容產業的跨域合作開展更多可能。
對於表演藝術有才華、有夢想、有熱情的人,不必再煩惱該如何入行了,時尙娛樂產業也不必發愁新血在哪裡。TDI臺灣夢幻學院(Taiwan Dream Institute)的成立,可望成為解決產業鏈痛點的新機制。
「夢想+才華+培訓+機會=出道發光」是TDI臺灣夢幻學院所設定的「夢想成眞」成功方程式,前兩者是每個人都有的,但是後面兩項元素往往可遇不可求,甚至需要「運氣」。TDI臺灣夢幻學院的誕生,提供了「培訓」和「機會」,使「出道發光」不再遙不可及。
人才培育投資案:從入行到發表作品完整配套
無論是音樂界、戲劇界、時尙模特兒界,只要是表演藝術相關產業,都面臨一個共通的痛點:缺乏培養產業新血的系統性管道,也缺乏讓新人順利出道的完整配套和資源。
TDI臺灣夢幻學院打造時尙娛樂培訓系統,具備國際市場眼光,並由政府支持,文策院執行的國發基金投資金額為新臺幣1億500萬元,與凱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Catwalk Production House)共同投資成立,TDI臺灣夢幻學院也是文策院首度針對人才培訓、養成、打造原創表演內容,並對接產業生態及國際市場的投資項目,透過完整的人才培訓機制、全球演藝事業的經營布局與跨國人脈,協助更多未來之星進入臺灣產業及國際市場。1